刚出生的鼠仔为什么凭空消失?
有些同学在动物房里碰到过刚刚出生的鼠仔凭空消失的情况,真实原因其实是繁殖鼠吃仔。人类世界里“虎毒不食子”,为什么在动物房会发生这种残忍诡异的事情呢?
科科总结了繁殖鼠吃仔的3大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大家可以用做实验次次都成功的小手点个赞~
环境狭小:饲养空间小、温度高会造成一种压迫效应,导致繁殖鼠食仔
强光与噪声:强光或噪声的刺激会导致哺乳小鼠神经紊乱,出现惊慌、烦躁等症状,易引起咬食幼仔。相关研究发现,当噪声高于80分贝时,小鼠会烦躁不安,打架撕咬甚至食仔。
特殊气味 :动物依靠气味线索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对其他动物形成强烈记忆、判断幼仔是否自己亲生。动物在嗅到特殊气味时,如更换鼠笼导致的仔鼠身带异味,或人为接触导致的仔鼠身带异味等均易出现仔鼠被吃的现象。
解决方法:
饲养密度不要过大,给小鼠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安静的环境,产仔后的三天内不随意动鼠仔,可适当降低更换垫料频率,注意不要用太明亮刺眼的光照。
哺乳期母鼠营养需求增高或因窝产仔数量大容易出现缺乏营养而导致泌乳量不足,这种情况下,会引发幼鼠竞争吃乳而咬伤母鼠乳头,母鼠因哺乳疼痛而拒绝哺乳,甚至咬食仔鼠。
除此之外,动物饲料的消毒、加工、贮存不当(如出现霉变、鼠害、虫害、有毒有害物质等)或存放时间太长会导致饲料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损失过多。研究发现,当饲料蛋白质含量≤16%时,易引起吃仔现象。
解决方法:
供给足够营养的饲料,可以适当喂食少量的蛋黄或者更换为鼠繁育用的饲料,可补充母鼠营养,降低吃仔率, 等到仔鼠断乳时也可补充少量蛋黄,提高仔鼠存活率。
繁殖期内,雌、雄动物均具有较高的攻击性,且雄性动物的攻击水平高于雌性动物的攻击水平。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攻击行为均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减弱。
很多母鼠第一次产仔,没有经验,母性较弱,可能会因此而引发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导致吃仔现象发生。
解决方法:
当雌鼠腹部明显膨隆且确定其怀孕后,将雄鼠转移出笼,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使孕鼠受惊。
最好选择第2~4胎次的雌鼠合笼,其繁殖能力及母性强,较不容易出现吃仔现象,尽量避免代乳。